宝利专栏 | POLYSOAR SPECIAL COLUMN

宝利投资专栏 | 颠覆式引领!8大新兴产业!9大未来产业!

未来产业,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产业体系中的核心部分,是面向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新型产业群。
2024年02月19日

部署前沿技术,催生未来产业!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科学技术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围绕制造业主战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。

未来产业,是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产业体系中的核心部分,是面向未来中长期发展的新型产业群。未来产业由前沿技术驱动,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,是具有显著战略性、引领性、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沿新兴产业。

 

前瞻布局六大新赛道

打造十大标志性产品

2024年1月29日,为了部署前沿技术,催生未来产业,工信部、教育部、科学技术部等七部门发布《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实施意见》)。《实施意见》提出至2025年和2027年的发展目标,公布6项重点任务,包括前瞻布局6个新赛道、10大标志性产品等。

在布局未来产业方面,指出要加强前瞻谋划部署,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,重点推进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。

在打造标志性产品方面,指出要突破下一代智能终端、做优信息服务产品以及做强未来高端装备。共列出十大标志性产品,分别为:人形机器人、量子计算机、新型显示、脑机接口、6G网络设备、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、第三代互联网、高端文旅装备、先进高效航空装备、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。

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前沿技术的创新突破,此次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实施意见》,提出推动前沿技术产业化的具体举措,为前沿科技创新发展指明方向。聚焦当代前沿热点,利用人工智能、先进计算等技术,创新未来产业生态,为中国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。

 

未来产业有哪些新赛道?

《实施意见》提出,面向未来制造、未来信息、未来材料、未来能源、未来空间、未来健康等六大重点方向,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,发挥国家实验室、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作用,鼓励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创新联合体,体系化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

从《实施意见》中获悉,未来产业新赛道包括:人形机器人、脑机接口、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、第三代互联网等创新标志性产品。

1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要突破机器人仿生感知与认知、智能灵巧手、电子皮肤等核心技术,重点推进智能制造、家庭服务、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产品的研制及应用;

2、脑机接口重点突破脑机融合、类脑芯片、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,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,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、无人驾驶、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;

3、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要加快突破GPU芯片,建设超大规模智算中心,满足大模型迭代训练和应用推理需求;

4、在第三代互联网领域,要推动第三代互联网在数据交易所应用试点,探索利用区块链技术打通重点行业及领域各主体平台数据,研究第三代互联网数字身份认证体系,建立数据治理和交易流通机制,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。

据了解,未来产业作为高新科技产业,需要长期资金投入和稳定的政策支持。相关部门将围绕脑机接口、量子信息等专业领域制定专项政策文件,形成完备的未来产业政策体系。将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,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,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。鼓励跨国公司、国外科研机构等在我国建设前沿技术研发中心,加强相关合作。

 

我国8大新兴产业

及未来产业发展分析

新产业是应用新技术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,具有创新活跃、技术密集、发展前景广阔等特征,关系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。

为持续完善新兴产业标准体系,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标准研究,推动新产业高质量发展,早在2023年8月,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科技部、国家能源局、国家标准委印发《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(2023─2035年)》,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,以及元宇宙、脑机接口、量子信息、人形机器人等9大未来产业,统筹推进准的研究、制定、实施和国际化。

目前,我国8大新兴产业发展势态稳定向好,在各自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:

1、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: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。当前,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已形成珠三角、长三角、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聚区;

2、新能源产业:以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,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、部分已建成投产,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,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。

3、新材料产业: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大局的战略性、基础性、先导性产业。目前,我国已形成全球门类最齐全、体系较为完整、规模第一的材料产业体系,先进储能材料、光伏材料、超硬材料等新材料产能居世界前列;

4、高端装备产业: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,技术含量高,处于价值链的高端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,决定着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。当前,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环渤海、长三角、珠三角和中西部等多个产业集聚区;

5、新能源汽车产业:2022年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.8万辆和688.7万辆,同比分别增长96.9%和93.4%,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。当前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集聚在珠三角、长三角、京津冀等地区;

6、绿色环保产业:我国已形成全链条的环保产业体系,涵盖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、装备制造、设计施工、运行维护等环节。2022年,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.22万亿元,成为绿色经济的重要力量;

7、民用航空产业:近年来,民航通过政策、资金等多方面支持中西部和支线机场建设,机场体系结构更加均衡;

8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: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是海洋装备产业链的核心环节。当前,我国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专业化配套企业。

在未来产业方面,我国有9大发展目标,这些目标也是未来产业投资的风向标,更是金融机构与专业投资者重点关注的领域与方向。

1、元宇宙:开展元宇宙标准化路线图研究。加快研制元宇宙术语、分类、标识等基础通用标准,元宇宙身份体系、数字内容生成、跨域互操作、技术集成等关键技术标准;

2、脑机接口:开展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研究。加快研制脑机接口术语、参考架构等基础共性标准;

3、量子信息:开展量子信息技术标准化路线图研究。加快研制量子信息术语定义、功能模型、参考架构、基准测评等基础共性标准;

4、人形机器人:研制人形机器人术语、通用本体、整机结构、社会伦理等基础标准。开展人形机器人专用结构零部件、驱动部件、机电系统零部件、控制器、高性能计算芯片及模组、能源供给组件等基础标准预研;

5、生成式人工智能:围绕多模态和跨模态数据集、大模型关键技术领域、人工智能(AIGC)的应用及服务等重点方向,在工业、医疗、金融、交通等重点行业开展AIGC产品及服务的风险管理、伦理符合等标准预研;

6、生物制造:研制传感器等关键元器件,生物反应器等生产设备,生产技术规范等工艺标准。优化完善生物制造食品、药品、精细化学品等应用领域的产品、检测和评价方法等标准。

7、未来显示:开展量子点显示、全息显示、视网膜显示等先进技术标准预研。研制Micro-LED显示、激光显示、印刷显示等关键技术标准,新一代显示材料、专用设备、工艺器件等关键产品标准;

8、未来网络:开展6G基础理论、愿景需求、典型应用、关键能力等标准预研。面向下一代互联网升级演进、产业数字化转型紧迫需求、海空天地一体化等标准预研;

9、新型储能:聚焦锂离子电池领域,研制电池碳足迹、溯源管理等基础通用标准,正负极材料、保护器件等关键原材料及零部件标准,以及回收利用标准。

关于未来产业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已明确提出要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。我国具备工业体系完整、产业规模庞大、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优势,为未来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。

在国家各部门及政策的不断支持下,国内投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以专业投资服务助力新产业、新赛道、新科技创新突破!

 

部分数据来自:中国工业报、澎湃新闻、金融界、央视财经汇编